人民日报发文: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,更重要的是…

一萍购房团 2017-05-17 19:00:00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近日,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《房价怎么走? "刚需"必知的政府调控逻辑》的文章,就“房价与政府调控逻辑”的关系作了明确表态,给手里攥着钱、却不知该不该出手的买房人尤其是刚需做出了回应。关于房价,文章核心观点提出: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。

近日,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《房价怎么走? "刚需"必知的政府调控逻辑》的文章,就“房价与政府调控逻辑”的关系作了明确表态,给手里攥着钱、却不知该不该出手的买房人尤其是刚需做出了回应。关于房价,文章核心观点提出: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。

此次官方媒体就“房地产调控逻辑”发文表态,理清此轮调控逻辑,对现在一些犹豫不决或等房价大跌的买房人来说是个重大信号提醒!文章透露出4个信号,买房人不可不察!其中,就房价文章中这么说到:

不要低估政府这次调控房价的决心,这里政府说的是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,并没有说要打压房价,让房价大幅下降啊!

随着经济的增长、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的完善,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,但涨幅不能过大,理想状态是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。人民日报发文,透露四大楼市信号!

信号一: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!

政府一再强调: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!围绕这个定位,各地因城施策、分类调控,两个月来,就有超过60个城市出台了近百个调控措施,不只是一二线,连三四线甚至热点城市周边的区县也加入进来,内容从限购、限贷到限价、限售,再到限离婚、限商住等等,目前各地仍在“打补丁”,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手段都出现了,全方位封堵任何炒房的可能性,从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。 

玩过“打地鼠”的游戏吗?现在政府和房价正在玩儿这个游戏,哪里的房价有过快上涨的苗头,哪里就会被按住!

信号二:房地产调控的基本逻辑 

随着经济的增长、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的完善,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,但涨幅不能过大,理想状态是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。  

事实上,很多地方因政府限价,新房的预售价格已经打了”折扣”(打个比方,开发商想卖10万的房子,建委不批预售证,只批到8万,就相当于政府帮老百姓(42.960, 0.38, 0.89%)打折了),甚至低于周边二手房,只是这类消息还没传到你耳朵里,房子就被卖光或内部消化了。  

也许你会认为,现在各地的限制性措施很荒唐,这不是又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了吗?而且以往的调控经验看,房价是越限越涨,一旦这些限制措施取消,房价还不得飞上天呢?  

没错,当前的限制性措施是为快速稳定市场的应对之策,是过渡性办法,正是为了避免你说的那个现象发生,政府正在加快形成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。  

只是,这个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时间,而这个时间是用那些短期调控争取来的。因此,在长效机制没有出台之前,短期措施非常有必要,也不会放松。  

当然,全国大部分城市去库存的压力还是很大的,这些地方仍采取了一下鼓励买房的措施。如大连、丹东、潍坊、湘潭、临汾等地的购房政策不紧反松,去库存态度明确,部分城市公积金贷款方面政策比较宽松。

信号三:预计今年下半年,这一轮的调控效应将逐步显现

那时,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更加理性,供求关系可能发生变化,房价可能稳中略降,投机炒房的人可能会在房价下降前把手中的房子出手,市场上的房源将有所增加。

信号四:买房人现在买还是不买?

短期来看,对于那些手捧着现金在观望的刚需来说,不用再像今年3月初那样去抢房,不会再有10个客户抢一套房的现象,不会再遇到随口跳价的业主,价格在可承受范围内的房子更多了,花同样的钱能选择到心仪户型的机会也更大了。  

长期来看,随着政府惠民生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,以及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形成落地,住房金融制度、土地供应制度、房地产税收制度也将更加完善,而随着租赁市场不断规范壮大,可能有一部分刚需不再需要倾其所有去买房,而是通过租房就能实现住有所居的愿望了。

 央行:4月房贷新增5710亿占总贷款52%,资金继续涌向楼市

5月12日,据央行网站消息,央行公布2017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,报告显示: 

4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10.5%,预期10.8%,前值10.6%。

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.1万亿元,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710亿元。

4月末,本外币存款余额161.27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3%。

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.39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6133亿元。其中,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.08万亿元。

这份报告里向我们揭示了两个相互背离的惊人真相:

传说中的热钱撤离楼市,也没有发生;

传说中的资金从楼市流向股市,不仅没有发生,还可能发生了倒转!

在去年,曾出现了单个月份新增贷款几乎都是房贷的情况。今年一季度,这种局面发生了改观。

根据央行的数据,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.22万亿元,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.85万亿元,也就是说,个人(包括家庭)新增贷款占了全部新增贷款的43.8%。

普通家庭和个人,到银行贷款能干什么?买汽车、装修、买家电?凭常识我们就知道,这种比例很低;即便有,也很有可能是个托词,而真正的目的是筹集买房的首付。

所以,住户贷款的比例,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房贷的比例。

那么到了4月份,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.1万亿元,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710亿元,也就是说房贷几乎占了全部新增贷款的52%。这个比例,比一季度提高了8.2个百分点。

再来看一组数据,财政部5月12日也公布了4月的“财政收入状况”,跟一季度对比之后可以整理出如下数据:

1到3月,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9486亿元,同比增长29.9%。

1到4月,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767亿元,同比增长36.4%。

1到3月,全国契税收入1203亿元,同比增长18.9%;房产税收入569亿元,同比增长13.5%。

4月单月,全国契税收入401亿元,同比增长27.1%;房产税收入397亿元,同比增长26.2%。

 上海楼市:库存创74个月新低 均价涨幅超四成

易居中国较新数据显示,上海4月新房成交67万平方米,环比减少近一成、同比减少约三成。二手房的交易量,也出现了下降。上海4月二手住宅成交122万平方米,环比减少29.9%,同比减少37.9%。研究人员指出,4月沪二手房成交面积不及去年月度成交均值的五成,创下2013年以来同期的较低点。

然而,4月份上海远郊新房成交价,同比涨幅超过了55%。

量跌价涨的背后,是库存量创下了新低。4月底,沪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629万平米,该库存规模创下近74个月的较低水平。

量跌价升,这样的情形会持续多久?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指出,交易量的下滑,有助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。“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,上海购房市场将趋于理性。”王梦雯说。

易居房地产研究院5月9日公布的较新监测数据显示,上海4月份新房成交面积67万平米,环比减少9.4%,同比减少30.8%。

成交量下降,但价格却没有随之降下来。上海4月份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4.76万元/平米,较去年同期上涨45.7%。

“很多人认为上海4月的成交量降下来,房价也可能会略微降下来一点,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。成交量的下降除了有对需求端进行严控的原因,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受供应量减少影响所致。”平安好房一位研究人员表示。

虽然交易量下降,但价格上扬的态势,却仍然在延续。

来源:腾讯财经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