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回归”与“坚守”,他们立志创业为家乡振兴注入新能量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【碧桂园云地天启】
江西兴国县,吴永柏和一众乡民们蹲在鹅舍旁,他用手机展示着“功夫灰鹅”的品牌包装设计图。他曾是一位深圳“码农”,手机大多是朝九晚五公交地铁途中消遣所用,如今它有了更重要的使命——和外界联系,让村民养殖的十多万只灰鹅出现在珠三角各大酒店的饭桌上。
视线北移,空中俯瞰河北滦平县,一处处白色的“小冰块”让燕山深处的五道岭村分外显眼,那是村民们专门用来种植羊肚菌的暖棚。眼看暖棚越建越多,刘海生的心比当年完成了一个施工项目还要兴奋。
自古受到黄河滋养的河南虞城县,是酿酒鼻祖杜康造酒的发祥地。随着村民大量外出务工,当地素有传统渊源的红粘谷酒不复过去景象,香气已逐渐从街巷淡去。在县城做手机、珠宝生意的杨威毅然返乡重拾酿酒手艺,要让故乡重现昔日酒香。
恰逢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,一股有理想、有担当、勇于改变的青春力量正从城镇回流乡间。在社会力量支持下,返乡创业的青年们正积极行动,带动乡亲们将传统小农生产导向标准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生产,激发出改变乡村、脱贫致富的阵阵涟漪。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之路
回归乡土 迎难开局回报桑梓
让刘海生决心离开颇有前景的建筑技术员岗位,转而返乡创业的原因,其实是两起发生在家乡的事故。
刘海生的家乡五道岭村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连接滦平县城,2014年的一个月里,这条路接连发生了两起车祸,有外出打工的村民在这条路上遭遇不幸。
“家乡要发展,就要能把人留下来。如果在家门口有做工增加收入的机会,那村里的人就不用离开家乡了……”被事故触动的刘海生彼时毅然请辞。经过考察,他发现野生的羊肚菌营养丰富,美味又养胃,在市场上颇受欢迎,他下定决定一头扎进了这个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。
刘海生在和碧桂园集团产业扶贫的调研小组交流羊肚菌种植
吴永柏是2013年从深圳返乡创业的。兴国县是著名的“灰鹅之乡”,灰鹅肉质好,在广州、深圳等一二线城市甚至在东南亚国家也享有盛誉,他希望能通过养鹅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。
“种谷的人少了,酿酒的手艺也快丢了……小时候尝过的红粘谷酒快喝不到了!”6年前,生意做得正红火的杨威不顾全家人的反对,决然回到朱阁村,一门心思钻研传统酿酒工艺。
然而,在偏远的乡下创业何其艰难。只凭一腔热血就往上冲,与大部分创业故事一样,现实会把人狠狠地拽回地面。
“为什么之前村民没有大规模养灰鹅呢?”吴永柏经过一段时间研究,发现了问题所在:传统养殖方式灰鹅容易得病造成死亡;另外,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,老人们已经不愿意折腾养鹅了。
刘海生这边更可谓“举步维艰”。向来习惯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村民,一开始都不看好种羊肚菌,不愿意把土地租给刘海生,有的人说:“我自己种玉米也能赚个几百!凭啥把地给你?”刘海生没有气馁,拉上几位股东走村串户赔笑劝说:“我会给土地租金,还欢迎你们来上班,至少挣两份钱,多好啊!”为了说服了100多户村民出租土地,刘海生花了3个月时间。
为了让红粘谷酒重现“爷爷亲手酿造的味道”,杨威到全国各地酒厂学习,并寻找掌握传统酿酒工艺的老人们拜师学艺。起初为了打开红粘谷酒销路,杨威每天开面包车把酒拉到周边县城去售卖,有时候拉出去一车,回来还有半车。他咬咬牙,坚持着。
融入骨子里对家乡的那份感情,让他们选择“坚守”。相比起步的艰辛,更让吴永柏难过和焦虑的是深入乡村了解到那些贫困乡亲的无奈。村民林姨65岁了,靠种稻谷蔬菜一个月收入仅五六百块收入,家里7口人吃饭,她老公和媳妇多年患病,3个孙子都在上中学。“这些困难的乡亲还有一部分,要是能够帮到他们就再好不过了!”
破局而立 产业落地迈出排名前列步
业无高卑志当坚,男儿有求安得闲,面对创业路上的种种困难,这些返乡创业青年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。
刘海生一边安抚村民,一边研究羊肚菌低产的原因。经过反复试验,他发现将种植羊肚菌的薄膜大棚换成暖棚可以有效提高产量,最初才8斤/亩的产量,转到暖棚一亩地能产600斤,这让村民都高兴坏了。如今,刘海平的合作社共吸引了周边80多户贫困户参与种植,参加合作社的村民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工资,此外还有1400元/亩的租金收入,大家都挺满意。
刘海生讲了一个故事:滦平县当地有位贫困老大爷主动找到他,学习种植羊肚菌。刘海平在还没有找到采购商的情况下,自己先垫付收购羊肚菌的钱款给了大爷,同时还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。他笑着说:“要想别人认可,自己就要做到以诚待人,以技服人。”
吴永柏选择采取现代养殖技术解决灰鹅容易得病的问题,他自己钻研总结了一套标准化的灰鹅养殖方法,养鹅场逐渐扩大规模,有了一定的基础他又开始为农户免费提供已接种疫苗的鹅崽和设备,实行保价回收。江西兴国县霞光村的贫困户听说了,还专门把吴永柏请过来上课。
日常,吴永柏会亲自走访到贫困户家里指导培训,交流养殖心得。扣除前期垫付的费用后,去年参与灰鹅养殖的农户平均每户增收1-2万元,靠这一笔收入即可实现脱贫。
贫困户林姨,如今已经成为养鹅的主力。她在去年入手63只灰鹅,卖掉后收入1万多元。今年初,林姨将房子外立面重新修葺了一番,家里的卫生间装上了马桶,生活逐渐有了起色。
杨威拿出初期创业的狠劲,愣是把红粘谷酒的牌子打响了,如今他每年能卖出四五万斤红粘谷酒、70多万斤养生米,产品销往豫鲁苏皖等多地。现在,他接下了当地精准扶贫种养殖合作社的担子,吸纳村里贫困户帮忙打理谷场、发酵酿酒,一个月下来,每位村民都能有千余元的收入。2016年,杨威的“红粘谷酒传统酿造技艺”还成功入选了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借力企业帮扶 产业突围孕育希望
通常而言,大多数贫困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共同点:偏僻闭塞、交通不便、信息滞后,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远离城镇消费大市场,返乡青年创业时不时会遇到一些瓶颈,资金不足,生产规模有限,专业技术人才匮乏……创业过程中的问题比比皆是。
刘海生的羊肚菌现在主要是谋划生产端,销路还没有完全打开,深加工目前也还只停留在规划上;吴永柏想“授人以渔”帮助更多贫困户参与养殖灰鹅,但后期扩大规模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也面临资金瓶颈;杨威的红粘谷酒要在更大范围内打响知名度,急需更多管理、营销方面专业人才。杨威说:“现在很多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,我希望他们将来也能多回来一些,毕竟乡村振兴离不开他们。”
2018年5月起,碧桂园开始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3747个贫困村,力争实现33.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高质量可持续脱贫。其中针对返乡创业青年,碧桂园提供“设基金、建工厂、造品牌、送技术、拓市场”等全方位的服务,提高创收带富能力,链接更多贫困户脱贫奔小康。
截至目前,碧桂园已扶持1200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,间接带动30000名贫困户增收。此外,碧桂园通过碧乡、碧家和凤怡三家社会企业,累计推广消费扶贫产品近4000万元,链接超30000名贫困人口。
吴永柏的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鹅苗和技术支持,政府和碧桂园集团则通过帮扶资金等支持农户发展产业。“碧桂园直接补助每个养鹅贫困户300元,支持他们扩大养殖。”吴永柏说,“碧桂园的加入让我们能够把帮扶范围扩展得更大、更宽、更广,让更多人受益。”
江西兴国县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吴永柏在养鹅场观察养殖情况(来源:排名前列财经)
碧桂园扶贫工作队员也找到刘海生商量,计划建立滦平县羊肚菌栽培脱贫帮扶基地,更好地发展暖棚栽培秋种冬收等模式,扩大生产规模,并计划依托碧桂园自有平台帮助拓展销售。刘海生说:“现在要抓紧注册产品商标,下一步在碧乡平台上销售。”
今年3月,碧桂园还联合清华大学、中国青创会举办“青创10万+”碧桂园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清华研修班,为返乡创业青年们提供较新的创业知识理念,开拓视野。培训期间,杨威的红粘谷酒项目得到了授课专家的充分认可,这让他信心倍增。
5月20日,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代表签署“社会扶贫共同体”承诺书
为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设,今年5月20日,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,碧桂园集团、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、新浪微博、和的慈善基金会、篮球名人杜锋等70多家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发起“社会扶贫共同体”,先行先试,联合合作伙伴、业主、媒体等社会各方力量,凝聚更多的社会资源,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。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;始于涟漪,终成惊涛。在这片广袤的乡村土地上,返乡创业青年们的征程实际上才刚刚开始。凭借这一股拼劲、一身本领,还有汇集社会力量一起参与脱贫攻坚的力量,他们的未来还将实现更多美好的梦想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