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载耕耘,蓝城云梦桃源小镇交出一份“六心”答卷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【蓝城云梦桃源小镇】
这句发生于孔孟之乡的对话,既是孔子问及弟子志向时,曾皙所作的回答,也是蓝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给新员工考试时,最爱出的一道题目。
◎小镇实景绵延数千载的儒家思想,是中国人文化的根脉所在。在宋卫平眼里,这个云淡风轻的生活场景,几乎浓缩了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全部理想。
◎小镇实景“咏而归”,此心归向何处?千年前,至圣孔子推己及人,最终达于天下。如今,这一美好生活意象,则归于每个普通人的家园与故乡。
千年后,蓝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先生,带着“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的情结,回到了古风犹存的孔孟故里。
◎孔子博物馆|图片源于网络排名前列站,他到访山东曲阜孔庙,并祭拜先贤孔子,心神为之豁然开朗。而后前往孟子故里邹城,行至葛炉山风景区,有感于眼前广袤的湖山田园,宋卫平先生评价这方土地“风清气正”,由此为整个小镇定下了基调。
◎小镇实景“风清气正”,这个用于形容古代君子淡泊德行的词语,真正寓意的是,这片思接千载孟子遗风的大地,至今仍持守着儒家文脉与民俗乡风。宋卫平先生的这番寄语,给整个雲夢桃源团队带来了营造的方向和目标。◎宋卫平先生谈“雲夢桃源”在曾孕育“大同世界”理想的源头上,如何扎根儒家文化传统,将苦苦追寻的远大愿景,变为人人可以享有的现实?这是摆在小镇营造者面前的命题。
若溯源儒家思想,与农耕文明是分不开的。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……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”千载以降,孟子这番慷慨说辞,言犹在耳。
◎小镇实景“耕”,最初是古代农人不违农时的“耕稼”,后来士大夫致仕后,大多过起“晴耕雨读”的生活,遂有了退隐的况味,再往大了讲,便延伸至儒家的政治理想,即圣贤之人称举的“躬耕乐道”。
◎小镇实景由耕田园,到耕心田,再到耕天下,古人由此构建起生命意义的出路。这条路径,也是蓝城云梦桃源小镇立意返身向儒乡大地求索的答案。田园大地,就是中国人的根系,也是心灵的故土。
◎示意图|图片源于网络
当田园越来越回不去,乡愁触手不可及,蓝城雲夢桃源要做的,是让都市人返回湖山自然里,拥一方有天有地的院子。置大到两三亩、小到几分地的良田,在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的履迹中,在各自的心田上,重获一片归乡的安宁。
深耕这片大地数载,如今的雲夢桃源,已然渐渐显露出中国儒乡田园小镇的雏形。在梳理整个小镇的发展脉络及沉淀后,蓝城云梦桃源小镇从“人居、颐养、生活、教育、田园、文化”六个维度,为家人搭建起小镇“六心”生活服务体系,囊括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为当代都市人打造一个能够安放身体、安放需求、安放心灵的理想家园。
◎雲夢桃源规划效果图从万亩恢弘规划、中式合院产品的打造,到健康颐养配套、日常生活及文旅配套、农业产业配套、教育配套所承载的涵盖孩子、年轻人、长者的全龄段美好生活,再到以社群和节庆为载体的家人文化构建,它们共同构成了小镇家人丰盛的生活场景。
◎小镇实景未来,家人们不出小镇,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配套与服务,孩子可以在小镇上学成长,年轻人在小镇居住创业,长者在这里安心颐养,所有人其乐融融,享受生活的馈赠。随着六心生活服务体系的落地,小镇生活内涵逐渐丰满,一个当代版桃源,将在这片儒乡大地复现。
◎小镇实景《桃花源记》有载,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……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。这,不正是蓝城云梦桃源小镇取意“桃源”的初心所在吗?
(声明:本文内容来自该项目官方公众平台,本文观点仅代表该项目,不代表搜狐焦点的观点和立场。焦点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焦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)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