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守昼夜不停工!济宁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立体交通展新貌

搜狐焦点济宁房产网 2024-06-03 09:50:48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据悉,下穿铁路桥工程建成后,涵洞高度约为7米,创新采用了“4+3”双向七车道的建设模式,并建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,宽度可达45米。该路段建成后向西连通宁安大道,向东与海川路相接,连通了机场高速路茜浦路,极大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,并标志着石桥镇正式进

当前,太白湖新区石佛路西沿与东沿道路工程正火热进行中,施工团队竭尽全力。在石佛路西段工程中,现场24小时施工、人员两班倒的高强度作业;石佛路东段建设现场,即便机器损坏,施工团队仍全力推进工程进展,用肩扛铁路的方式,将石桥镇“扛”入立体化交通时代。

24小时施工

机器不歇人员两班倒

5月27日,石佛路西沿道路工程现场,只见挖掘机、装载机轰鸣,一辆辆绿色的工程运输卡车在坑洼的泥路上穿梭而过,扬起灰尘。

“路基回填已经基本完工,正在进行封土、夯平。下一步将进行灰土拌合以及路面的水泥稳定碎石摊铺任务,这条路通车后将向西连通宁安大道。”济宁新城运行集团市政工程部部长王海峰介绍。然而,工程建设困难重重,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卡点。该路经过池塘、沟渠,淤泥堆积,最深处可达5米。“按照常规操作,我们要先清淤再填土,最后铺设压实基层材料,但是这样做很耗时。我们经过专家论证,最终确立了抛石挤淤的方案,这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,还能极大加快施工进度。”王海峰表示,“我们从泗水、邹城运来石块,最大的有近一吨,小的也有三四百斤,目前已经抛石约14万吨,填补面积7万平方米,现阶段正在进行点夯与满夯任务。”

另一个难题是地平面低,需要高填方,该路段需加高约 4 米,“因为工期时间短,普通的素土回填方案并不适合这项工程,因为素土需要翻耕晾晒,施工周期过长,如果直接填土无法保证工程质量。”王海峰指着堆在路旁的黑色石块介绍,“我们采用了煤矸石回填方案,这种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回填,解决了施工周期的问题,并且解决了土源紧张的问题。煤矸石填入后,用震动压路机碾压,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,增加回填区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,提高地基的稳定性,既节约了时间成本,又保证了工程的质量。”

在工期短且任务重的情况下,施工团队面临着巨大压力,他们必须全力以赴、争分夺秒。此时,施工团队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,而此次工程建设又给施工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,因为周边没有配套的餐饮,所以所有人一般都选择订盒饭,或者去工人食堂吃,大家每天都吃在工地,只为保证能随时靠上,第一时间协调工程卡点。为了确保各项任务能够按时完成,施工团队需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、合理安排资源、提高工作效率。

正午时分,太白湖新区建设局局长程道军正在和施工人员交流着,烈日下他们顾不上炎热,绕着电线看来看去,不停讨论。“燃气已经完全迁改完成,水网昨天刚刚做完迁改,我们现在需要解决工程建设的卡点难题,电力迁改。”程道军表示,“电力迁改十分困难,目前电力在运转中,需要带电迁改,提前接到另外线路上,如果贸然断电会影响大面积的区域供电问题,目前正在积极联系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,已经纳入下批停电计划。”程道军说罢,便急匆匆赶往位于东段的工程一线。

据悉,石佛路西段的道路工程建设于4月20日正式开始,到目前工程进展已超60%,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两班倒,人歇机器不歇,24小时施工,正以最快速度赶工建设。

机器坏了用肩扛

石桥镇迎来立体化交通时代

在石佛路东沿道路工程的现场,济三铁路呈南北向贯穿而过,呈现出一个标准的 90°穿式交叉形态,阻断了石佛路向东与海川路的连接,致使此路段成为断头路,无法形成一个闭合的连通环。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棘手难题,施工队决定采取抬升铁路,于石佛路与济三铁路的交叉点下方需要构筑一座铁路立交桥,并加以支撑以形成涵洞,以此达成石佛路能够顺利地穿过济三铁路,从而实现道路向东连通。

要成功实现这一目标,着实需要兖矿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、中铁二十一局以及济宁北湖建设集团这三个部门紧密配合、通力协作。兖矿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要率先入场施工,进行铁路抬升工程;中铁二十一局需妥善安排对既有铁路支撑与维护的进度,以确保铁路正常运行,同时为下穿铁路的道路施工提供良好时机;济宁北湖建设集团也要有序推进雨水管、自来水管、电力管、热力管等的拆除与改线工作,在这三方协作的过程中,各自的工程进度需要环环相扣,让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咬合,才能确保整个项目高效、顺利地推进。

“该路段施工的最大难点就在于怎样在铁路运行期间进行抬升操作,因为这段铁路每天会有6趟火车经过。”济宁北湖建设集团市政工程部部长关天强解释,“铁路的抬升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,每天的抬升幅度是有限的,以防止铁轨出现变形情况。而且为了避免铁路经过时导致下沉的情况发生,还需要额外抬升16公分。”

就在抬升任务按照计划推进到第11天的时候,机器却由于不堪重负而损坏,工程也随之陷入停滞状态。“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将机器修好,如果等待机器修好,铁路上每天有火车不断碾过,会下沉许多,这必将极大地影响工期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济宁北湖建设集团副总经理郭永刚感慨地说,“为了能够保证工程进度,最终决定采用人工抬升的方式,工人们用肩膀扛,每天能够抬升40公分。”经过两天的奋力冲刺,工人们用肩膀将铁轨成功抬升到了设计高度,并且工期甚至比预计的时间还提前了一天。

目前,兖矿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成功将济三铁路抬升至2.14米的设计高度,为铁路下穿奠定了施工基础。中铁二十一局前后完成了12根桩基浇筑,穿便梁,铁路架工字钢,进行基坑挖掘,深度达7米,为线下铁路框架桥施工提供了先决条件。当下,铁路桥抬升工程、石佛路下穿济三铁路专用线立交桥工程已顺利竣工,石佛路与海川路(下穿铁路两侧)改建连接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。

据悉,下穿铁路桥工程建成后,涵洞高度约为7米,创新采用了“4+3”双向七车道的建设模式,并建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,宽度可达45米。该路段建成后向西连通宁安大道,向东与海川路相接,连通了机场高速路茜浦路,极大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,并标志着石桥镇正式进入了立体化交通时代。

来源:齐鲁壹点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